大安森林公園之藻類多樣性
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吳俊宗教授
大安森林公園小黑蚊肆虐,小黑蚊(中文名稱:臺灣鋏蠓,學名:Forcipomyia taiwana)是台灣原生種的吸血昆蟲之一;體型細微,大小約一個芝麻的1/3。小黑蚊需吸血才可以產卵,卵產於青苔中。卵孵化為幼蟲,幼蟲取食青苔成長後化為蛹,蛹經數天後發育為成蟲。雌成蟲交配後,會躲在大量青苔且人群易聚集之陰暗處,伺機吸食人血。吸血後雌成蟲一次可產下40-80顆卵。由卵至成蟲約為20-30天,繁殖迅速。
小黑蚊之幼蟲以青苔為食,青苔其實是藍綠藻或綠藻。這些藻類滋長在陰溼的環境,特別是土壤中,因此陰溼而有藻類滋長的土壤、樹下或建築物角落就成為小黑蚊繁殖之重要棲地。實際上,隨著棲地環境之不同,滋長的藻種也會不一樣,也就會有有利或不利於小黑蚊生長之情況。因此,要瞭解大安森林公園內小黑蚊之孳生與藻類的關係,首要之工作須調查公園內之藻類多樣性,而第一階段就先從建立土壤藻的多樣性開始。
另一方面,除了土壤藻外,水域環境中的藻類也是本計畫調查的目標。大安森林公園內有一個存在較久的大池塘,另有一個新建的小池塘。前者大池塘有許多水鳥棲息,並常有遊客餵食,以致水質不良。池水中過去曾滋長許多水生植物(水芙蓉),但本年度已清除,目前池水深綠色,經初步採樣觀察,發現有一些藻種可能有害,會產生有害物質(藻毒)或臭味。由於大安森林公園是一個公共空間,每日訪客不少,若池塘滋長有害藻類,恐造成遊憩品質下降,甚至對健康有威脅。因此,在調查大安森林公園藻類多樣性之同時,也將池塘藻類多樣性列為調查項目之一。
本計畫之目的即針對大安森林公園中陸域與水域兩種棲地環境的藻類進行調查:(1) 調查大安森林公園內之土壤藻類多樣性;(2) 調查大安森林公園內池塘之藻類多樣性,以藻類為環境之指標,來探討池塘之水質與環境作為管理參考。
一、土壤藻類調查成果
在公園發現之土壤藻種總計有57種,其中以藍綠藻類最多,共25種;綠藻類15種;矽藻類17種。
表一、大安森林公園土壤藻藻屬與藻種統計
大致而言,土壤藻類的滋長有明顯的季節性。在冬季時土壤藻類的數量低,藻類形成之生物膜(即肉眼可見的青苔,通常由藍綠藻或綠藻所組成)較少。
然而,進入春季後藻類快速增長,特別是在五月進入雨季後,溫度濕度增加,公園內隨處可見藍綠藻或綠藻形成的生物膜。調查發現土壤藻數量變化的時間與小黑蚊孳生之季節相吻合,證實小黑蚊仰賴土壤藻而孳生的說法。
二、水池藻類調查成果
公園內有二個池塘,其池內之藻類相差異甚大。
大池塘以藍綠菌為最優勢,綠藻類次之,其它尚有裸藻、矽藻、隱藻、甲藻等,但數量較少。
小池塘內有水綿(綠藻)強勢滋長(優養化現象),而浮游藻類則以裸藻最優勢。二水池內之藻類數量有明顯的季節性差異,而與溫度有密切關係。即冬季溫度低時藻類數量少,進入春末夏初時,溫度升高而藻類數量也增高。
總計二池塘內共發現149 藻種,以綠藻類60種最多,矽藻共39種次之; 裸藻27種再次之;藍綠菌類15種;隱藻6種;甲藻2種。
大水池中有許多顫藻,疑是造成水帶異味的貢獻者。除此之外,裸藻在大、小池塘內出現種數和頻度頗高,裸藻類的滋長是因有機汙染所造成的現象,伴隨此群藻類出現的常有隱藻,縱然裸藻類在池中出現的數量頻度不是很高,但是已能充份反映出此二水域已受到有機汙染。
大、小池塘之種歧異度值平均各為3.4和2.6,在同類型水域中屬於中等。以池內藻類為指標所推算之腐水度值:大、小池塘各為2.00 和2.65,分別屬於中腐水度級和腐水度級,表示都受到若干程度的有機汙染,而以小池塘的汙染較嚴重。若此種污染不能獲得改善,將來恐會使環境品質下降;且一旦造成藻華現象,將對公園之遊憩安全造成威脅。
由水質分析和藻類指標都顯示大、小池塘均為超優養化水質,其中以大池塘之卡爾森優養指標值平均高達79.2,較為嚴重。
在調查期間並未出現藻華的現象,但池中含有疑會產生藻毒的種類,目前出現的數量低,尚無藻毒威脅之虞。
結論與建議
本計畫首次建立大安公園內土壤藻和池塘浮游藻的多樣性資料,在為期半年之調查期間,共進行四次採集。進行浮游藻之調查時並同時進行水質採樣和分析。調查結果已能呈現土壤藻和池塘水域之藻類的定性和定量特性,並瞭解水域之優養化程度。
從調查結果顯示,公園內土壤藻之滋長數量與小黑蚊孳生季節相吻合,證實土壤藻確實與小黑蚊孳生有關。本計畫為期半年,尚無法提供全年之完整資料,建議將來能補全盛夏至冬季之調查,讓調查資料能更完善。土壤藻屢於裸露地滋長,並形成生物膜。為避免土壤藻形成生物膜而提供小黑蚊孳生的環境,建議於裸露地種植草本或灌木植物,以抑制土壤藻的滋長。
公園內之大池塘是遊客活動之重要焦點,但池內水質已達超優養化級,建議對其水質應持續監測,並設法改善水質,以維護安全和公園之品質。除此之外,目前大池塘之藻類中雖未發生有毒藻種大量滋長的現象,由於其水質已受相當程度的汙染,且水中的確存在可能會產生藻毒的種類,因此有必要定期對池塘之藻類相進行監測,以掌握池中藻類相之變化,未雨綢繆。